山东汶上县战湾村的岁月华章

030678 头条快讯评论53,128字数 2952阅读9分50秒阅读模式

        杜庆华 王金壁
在华夏广袤大地的版图上,山东省汶上县次邱镇的战湾村,宛如一颗镶嵌在鲁西平原上的明珠,散发着独有的光芒。它是一部厚重的史书,每一页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;它是一幅连绵的画卷,每一笔都描绘着时代的变迁;它更是一首激昂的史诗,每一节都奏响着奋斗的旋律。

山东汶上县战湾村的岁月华章

山东汶上县战湾村的岁月华章
       时代先锋,引领乡村新潮
20世纪70年代,中国大地正处于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阶段,战湾村以其超前的眼光和果敢的行动,在汶上县率先踏上现代化征程。1970年,当大部分村庄还沉浸在夜幕的黑暗中时,战湾村街头亮起了一盏盏路灯。昏黄的灯光,穿透乡村的夜色,不仅照亮了村民出行的道路,更象征着战湾村对现代文明的拥抱,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路灯的安装,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,也成为村庄发展的标志性事件,激励着村民追求更美好的未来。
1983年,战湾村再次成为全县的焦点,成为第一个电视村。当第一台电视机进入村庄,立刻成为全村人的新奇事物。每到晚上,村民们围坐在一起,眼睛紧盯着电视屏幕,看着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,感受着时代的脉搏。这台电视机不仅是一件家用电器,更是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户,它开阔了村民的视野,激发了他们对知识和发展的渴望,为战湾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想。
   历史馈赠,御贡传承美名
战湾村的农业历史源远流长,尤其是战湾黄瓜,早在明朝时期就已声名远扬,成为皇家贡品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肥沃的土壤,适宜的气候,加上村民们世代传承的种植技艺,培育出的黄瓜品质上乘,口感清脆,营养丰富。作为御膳食材,战湾黄瓜不仅是村庄农业成就的象征,更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生动体现。
作为明朝御膳基地,战湾村肩负着为宫廷提供优质食材的重任。这一特殊地位,不仅要求战湾村在农业生产上精益求精,更促进了当地农业技术的发展和传承。村民们以种植优质农产品为荣,将传统种植技艺代代相传,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。
村内的神秘坑塘,如同一位沉默的见证者,目睹了战湾村的兴衰荣辱。虽然坑塘的来历和用途已无从考证,但它始终承载着村民们的记忆和情感。在岁月的洗礼下,坑塘周边的土地见证了无数次的丰收与庆典,也经历了风雨的考验和历史的沧桑。
而那棵百年枣树,更是村庄的精神象征。历经风雨洗礼,它依然枝繁叶茂,每年如期结出甘甜的果实。这棵枣树不仅是村民们生活的一部分,更是村庄历史的鲜活见证。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村民的成长,承载着他们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    历史谜团,石道古迹寻踪
上世纪70年代,村里的坑塘出土了汉代文物,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,为战湾村的历史增添了厚重的一笔。它们不仅见证了战湾村悠久的历史,也为研究当地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。这些文物的出土,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湾村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。
从村北向东南延伸的神秘石道,更是战湾村的一大谜团。石道由巨大的石块铺成,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,部分路段已经破损,但依然能够感受到它曾经的宏伟与壮观。石道的建造年代、用途以及建造者至今仍是未解之谜。它吸引了众多考古学家、历史学家和爱好者前来探寻,为战湾村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。这条石道,不仅是历史的遗迹,更是战湾村独特文化的象征,激发着人们对过去的好奇与探索。
   红色热土,英雄辈出之地
战湾村的红色历史,是其最为光辉的篇章之一。抗日战争时期,这里成为革命的重要据点。王秉臣(象三)担任四区区长,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,组织并带领村民与侵略者展开了顽强的斗争。1938年1月14日,在战湾村王象三酒店,一场改变当地抗战局势的会议悄然召开。参加会议的有刘星、陈伯衡、刘启文、曹志尚、田子珍、王象三等三十余人。他们在昏暗的灯光下,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,共同商讨成立抗日自卫队的事宜。这次会议,如同一颗火种,点燃了战湾村乃至整个汶上县的抗日烽火,拉开了永安寺起义的序幕。
此后,战湾村的村民们纷纷投身抗日斗争,他们不顾个人安危,为保卫家园、抗击日寇贡献自己的力量。有的村民参加了抗日武装,在战场上奋勇杀敌;有的村民则在后方为抗日部队提供物资、情报支持。他们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,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,也成为战湾村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解放战争时期,战湾村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。1947年7月18日,汶上西南阻击战在这里打响。东鹿庄村西至战湾村河堤成为主战场,战湾村的村民们再次挺身而出,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。战场上硝烟弥漫,枪炮声震耳欲聋,但村民们毫不畏惧,他们与解放军战士并肩作战,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家乡的尊严。上世纪在战湾村东北、西闻出土的弹药,就是那段残酷战争岁月的有力见证。这些弹药不仅是历史的遗物,更是革命先烈们英勇斗争的象征,时刻提醒着后人铭记历史,珍惜和平。
   当代风采,人才辈出展宏图
如今的战湾村,在新时代的春风吹拂下,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村民们传承着先辈们的精神,不张扬、默默耕耘,努力建设着自己的家园。在各个领域,战湾村都涌现出了一批杰出人才,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,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。
在解放军某部队任副参谋长职务的王印楼(副军级),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,在军队中屡立战功,为国防事业保驾护航。海军某部正师干部王中民,常年坚守在蓝色海疆,肩负着保卫祖国海洋权益的重任。他们用青春和热血,捍卫着国家的主权和尊严,展现了战湾村儿女的英勇风采。
在教育领域,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慕东,致力于教育事业和美术领域的发展,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的教学理念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。王印红担任中国海洋大学系主任、行政管理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在学术研究领域成果丰硕。他在行政管理、公共政策等领域的研究,为国家的教育和科研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,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。
在经济领域,战湾村的企业家们凭借敏锐的商业眼光和勇于拼搏的精神,在商场上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。王立辉、王卫峰、王金东等众多企业家,在各自的行业中取得了显著成就。他们不仅为自己创造了财富,还积极回馈家乡,通过投资兴业、带动就业等方式,推动了战湾村经济的发展。种地大户王连树、王中会,扎根农村,专注农业生产,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,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。
   展望未来,续写辉煌新篇章
战湾村,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的土地,见证了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。从明朝的御膳基地到现代的红色教育基地,从率先实现乡村现代化到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,战湾村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和活力。它不仅是村民们的家园,更是中国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,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智慧、勇气和奋斗精神。
如今,战湾村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创新的精神,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。村民们在传承先辈精神的基础上,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,推动农业现代化、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。同时,战湾村也在加强文化建设,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,让古老的村庄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文化魅力。
相信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,战湾村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它将以更加耀眼的光芒,在历史的长河中持续闪耀,成为乡村发展的典范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编审:张兆伟    

[/mark_e]

 
030678
  • 本文由 030678 投稿,发表于 2025-03-0711:32:08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gtt.hk/toutiao/2025/03/07/6609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